一、Meta廣告超基礎入門課(中)
許多人以為 Facebook 廣告只要出高價就能搶到曝光,但實際上,Meta 的廣告投放是由一套複雜的演算法所決定。
本篇將用最簡單的方式,帶你看懂 Meta 廣告競價邏輯,包含出價、動作回應率估計值與廣告品質,幫助你真正掌握降低成本與提升效益的關鍵。
小提醒:強烈建議避免使用粉絲專頁貼文下方的加強推廣功能,因為它的效果和控制權較為有限,雖然也能增加曝光,但較難帶來更進階的商業成果&成效。
二、Meta廣告競價原理&機制
1. 為什麼需要了解Meta廣告競價原理&機制?
在開始建立第一個廣告活動之前,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Meta廣告系統的基礎運作原理,了解遊戲規則才能將廣告投放這套遊戲玩得好,並在眾多競爭對手中為自己取得起跑點優勢!
可以把廣告競價想像成一個比賽,如果我們連比賽評比的項目都不清楚,要怎麼知道如何在比賽中獲得勝利?
2. Meta如何決定廣告要投給誰?
參考關於廣告競價,每次系統要決定「誰會看到哪一則廣告」時,會透過一套演算法即時計算所有符合資格廣告的分數。
雖然演算法會參考眾多信號,並且持續更新,我們無法得知完整公式,但 Meta 官方仍公開了三大影響要素。其實不用硬背,只要掌握 Meta 廣告背後的最大宗旨,就能推測什麼樣的廣告容易在競價中脫穎而出。
廣告的運作牽涉到三個角色:Meta 平台、使用者、以及廣告主。
平台的終極目標,是讓這三方都能從中獲益:
✅ Meta:獲得穩定的廣告收益。
✅ 使用者:看到高品質、與自己高度相關的內容,進而提升持續使用平台的意願。
✅ 廣告主:獲得實際的商業成果,願意持續投入廣告預算。
換句話說,一個好的廣告競價結果,必須同時兼顧三方利益。
如果平台永遠只讓出價最高者得標,卻讓使用者被低品質廣告轟炸,導致體驗下降、流失用戶;或讓廣告主花錢卻吸引不到真正有價值的受眾,整個循環最終都會崩壞。
👉因此,除了「預算」和「出價」之外,廣告品質與廣告架構也是能讓你贏得競價、降低成本的關鍵。
![]() |
Meta終極目標:利用廣告競價機制,讓平台、使用者、廣告主三方都獲益 |
3. Meta廣告競價勝出三大要素
✅ 出價(Bid)
指廣告主為廣告設定的出價,也就是願意為達成目標成果付出的金額。
現階段多數廣告投放都由系統自動根據預算計算 CPM 來出價,因此在實務上可先用「預算量多寡」作為簡易評估依據。
✅ 動作回應率估計值(Estimated Action Rate)
指系統預估特定用戶會與廣告互動、或完成轉換動作的可能性,也就是「因投遞廣告而達成廣告主目標成果的機率」。
這句話乍看抽象,但可以這樣理解:
假設我們的投放目標是導流,那「廣告主的目標成果」就是連結點擊,此時動作回應率估計值代表的就是預估點閱率(CTR)。
👉那系統怎麼知道這項數值?
Meta 會參考帳戶過往的投放資料(如歷史點閱率)、相似產業的表現、素材與文案類型等訊號,綜合預測結果。
👉 因此,想得到什麼成果,就要設定對應的優化目標。
如果你想要「點擊」,卻把目標設成「曝光」,演算法就會真的幫你找最容易看見廣告、而不一定會點擊的人,結果自然與預期不符。
✅ 廣告品質(Ad Quality)
這項要素會根據多種訊號進行評估,例如:
- 使用者對廣告的行為(如檢舉、隱藏、或負評)
- 系統偵測到的劣質特徵(如誤導性文字、聳動用語、互動誘餌等)
像是「罐頭留言抽獎、誇張標題、不實宣稱」這類內容,都可能被視為負面訊號而導致品質分下降。
👉 因此在投放時要避免讓使用者感到被欺騙、打擾、反感,否則即使出價再高,也容易被演算法降權。
![]() |
Meta廣告競價三大要素 |
三、小結
在開始投遞Meta廣告前,我們要先了解廣告競價原理才能贏在起跑點。
🔼廣告相關性是競價的核心,也是廣告要彎道超車,贏過大預算競爭對手的重要戰場!
綜合來看,「動作回應率估計值」與「廣告品質」兩項要素,實際上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概念——廣告相關性(Ad Relevance)。
因此,我們可以把競價三大要素簡化成兩個關鍵重點:
- 出價(Bid)
- 廣告相關性(Ad Relevance)
在競價過程中,系統會為相關性較高的廣告加分,這代表:廣告越貼近使用者的興趣與需求,成本往往越低。
換句話說,即使你的出價不一定最高,只要廣告對使用者夠「有感」,也有機會擊敗出價更高的競爭對手、在競價中脫穎而出。
今天的Meta入門必學課就先整理到這邊啦~下一篇我們再開始實際進到廣告建立流程!
如果有疑問或想要討論的朋友,都歡迎直接在下面留言發問,或追蹤IG取得更多資訊~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