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Meta廣告入門必學(中):用最簡單的方式了解 Meta 廣告怎麼決定投給誰

一、 Meta 廣告超基礎入門課(中) 許多人以為 Facebook 廣告只要出高價就能搶到曝光,但實際上,Meta 的廣告投放是由一套複雜的演算法所決定。 本篇將用最簡單的方式,帶你看懂 Meta 廣告競價邏輯,包含出價、動作回應率估計值與廣告品質,幫助你真正掌握降低成本與提升效益的關鍵。 小提醒: 強烈建議避免使用粉絲專頁貼文下方的加強推廣功能,因為它的效果和控制權較為有限,雖然也能增加曝光,但較難帶來更進階的商業成果&成效。 二、 M eta廣告競價原理&機制 1. 為什麼需要了解 Meta廣告競價原理&機制? 在開始建立第一個廣告活動之前,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Meta廣告系統的基礎運作原理,了解遊戲規則才能將廣告投放這套遊戲玩得好,並在眾多競爭對手中為自己取得起跑點優勢! 可以把廣告競價想像成一個比賽,如果我們連比賽評比的項目都不清楚,要怎麼知道如何在比賽中獲得勝利? 2.  Meta如何決定廣告要投給誰? 參考 關於廣告競價 ,每次系統要決定「誰會看到哪一則廣告」時,會透過一套演算法即時計算所有符合資格廣告的分數。 雖然演算法會參考眾多信號,並且持續更新,我們無法得知完整公式,但 Meta 官方仍公開了三大影響要素。其實不用硬背,只要掌握 Meta 廣告背後的最大宗旨,就能推測什麼樣的廣告容易在競價中脫穎而出。 廣告的運作牽涉到三個角色:Meta 平台、使用者、以及廣告主。 平台的終極目標,是讓這三方都能從中獲益: ✅ Meta:獲得穩定的廣告收益。 ✅ 使用者:看到高品質、與自己高度相關的內容,進而提升持續使用平台的意願。 ✅ 廣告主:獲得實際的商業成果,願意持續投入廣告預算。 換句話說,一個好的廣告競價結果,必須同時兼顧三方利益。 如果平台永遠只讓出價最高者得標,卻讓使用者被低品質廣告轟炸,導致體驗下降、流失用戶;或讓廣告主花錢卻吸引不到真正有價值的受眾,整個循環最終都會崩壞。 👉因此,除了「預算」和「出價」之外,廣告品質與廣告架構也是能讓你贏得競價、降低成本的關鍵。 Meta終極目標:利用廣告競價機制,讓平台、使用者、廣告主三方都獲益 3.  Meta廣告競價勝出三大要素 ✅ 出價(Bid) 指廣告主為廣告設定的出價,也就是願意為達成目標成果付出的金額。 現階段多數廣告投放都由系統自動根據預算計算 CPM 來出價,因此在實務上可先...

【新鮮人求職】想成為行銷人?行銷產業分工情形、職種/職缺類型介紹

一、想進入行銷產業,公司有哪些差別?

新鮮人想要成為行銷人,但不知道從何下手嗎?

其實整個行銷產業超級龐大,分工也非常精細&多元,所以這邊先簡單分享一下這幾年待在各種代理商看到的公司類型、角色分工、職種類型給大家在畢業求職前參考。

1.甲方 vs 乙方 差別

首先,可以先簡單分成甲方和乙方兩類型。

甲方指的是品牌主本身,通常只有自家品牌/產品要負責,但可能要負責多領域的工作(舉例: 行銷/通路/公關等都要處理),預算足夠的甲方通常會把部分業務發包給各種代理商(舉例: 發想廣告、拍廣告、買廣告等),自己則負責監督代理商的執行及對內報告。

→結論 : 通常職務多元但不深、產業較侷限

乙方則是各種服務甲方的代理商或廠商們,通常手上會有非常多甲方客戶,所以在裡面工作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產品和專案,但每個人負責的內容就會比甲方更單純一點(舉例: 創意專門想創意、廣告投手專門投廣告)

→結論 : 通常職務較侷限但較深、產業較多元

2.行銷公司類型

再來,整個行銷產業也有非常多種領域和行銷方式,也因此發展出了多種不同類型的行銷公司。

- 品牌行銷公司: 

著重在品牌定位、品牌形象、品牌LOGO等規劃。

- 數位行銷公司: 

著重在自有或付費數位媒體的數位通路進行行銷,替品牌吸引客戶及推廣知名度(較廣泛,有可能同時做社群行銷+數位廣告等等)。

- 社群行銷公司: 

著重在社群平台經營,例如FB、IG、YouTube等,協助產文或代管粉絲團等。

- 廣告公司(創意代理商): 

著重在廣告創意或策略發想(常聽到的坎城創意獎項就偏這類型的)。

- SEO 行銷公司 (內容行銷): 

著重在SEO搜尋引擎排名優化,幫網站透過一定的邏輯調整,設法取得更好的搜尋引擎排名,並因而取得更多免費流量和能見度。

- 公關/活動/口碑行銷公司: 

著重在市調、活動舉辦、KOL人選、業配文安排等。

- 整合行銷公司: 

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,整合了各大行銷體驗項目的策略方式(有些品牌可能預算無法一個領域請一間專責行銷公司,就會選擇整合行銷公司提供綜合性的服務)。

- 顧問行銷公司: 

透過輔導眾多品牌的經驗,全盤性的協助規劃打造品牌(除了行銷策略外,可能還會涉及整個商業模式、商品毛利等)。


→看完上面這麼多種類型的行銷公司,其實可以發現某些業務有點重疊。
實務上這幾年的行銷公司也大多是業務越擴越廣,只要客戶有需求+自家有能力,也常常會提供其他類型的服務給客戶,所以行銷公司間的分工漸漸也沒那麼壁壘分明,變成一種有時合作、有時競爭的狀態。

這個部分只是幫助了解概念上的領域劃分,並不能代表每間公司實際負責的業務範疇喔。

二、想進入行銷產業,行銷公司有哪些職缺類型?

接著講到職缺類型,但不得不先說,職缺真的有太多種類型和組合,很難全部列完。

這邊先放我比較常聽到的幾個方向,建議可以挑幾個有興趣的方向,再去人力銀行進一步搜尋了解。

1.業務

通常負責陌生開發、客戶維繫 ,主要職責就是讓客戶花錢買更多自家公司的服務,通常有業績壓力和獎金。

2.帳戶經理/客戶成功經理/專案經理

和業務類似,但比較著重在客戶維繫,以及專案管理執行,主要職責通常是擔任主要溝通人,傳達客戶需求給內部單位,讓專案運行順利,提升客戶滿意度&續約,有些也會有業績壓力和獎金。

3.廣告優化師(廣告投手)

主要負責數位廣告投放,將廣告上架至適合的平台,並根據投放數據優化成效,幫廣告主帶來更好的廣告成果或投報率。

(延伸閱讀 : 【新鮮人求職】想成為行銷人?廣告優化師/廣告投手職務介紹)

------小補充------

業界常聽到的廣告AE、廣告AM在每一間公司的定義和職責都不同,例如:

有些公司的廣告AE是廣告業務,有些卻是偏專案經理性質的執行人員

而有些公司的廣告AM是客戶經理,有些公司的廣告AM則是廣告優化師

1~3都有可能掛這兩個title,還是要看職缺JD去判斷性質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4.創意

主要負責創意發想,有些會需要自行製圖。

5.文案(Copy)

主要負責文案撰寫。

6.美術人員(Art)

主要負責圖片設計/製作。 

7.影片製作相關人員(製片、剪片)

確保廣告影片拍攝順利、控管花費進度等,或是影片剪輯等。

8.行銷企劃/媒體企劃/專案企劃(Planner)

負責行銷活動、媒體方案、專案等的規劃、提案人員。(跟PPT最熟的人XD)

9.媒體採購(Buyer)

過去電視廣告為主流的年代,代理商通常都有專門的人負責和電視公司洽談&採買,還有計算一些收視指標等。但隨著數位廣告崛起,現在有些轉型成數位媒體採購,或是有些則改由Planner負責(P+B,規劃採買一條龍)。

10.SEO優化管理師

主要負責網站的內容優化(SEO),根據搜尋引擎演算法,調整網站架構、提供內容建議等,讓網站在自然搜尋結果中排名提升、脫穎而出。

11.小編/社群行銷人員

主要負責社群平台經營管理,貼文規劃、發文、訊息回覆等。

12.品牌行銷企劃/產品經理/行銷經理

通常是甲方負責行銷品牌或產品的人員。

13.工程師類(例如:做活動頁、GTM、GA4程式碼處理等)

負責網站程式碼相關的範疇(例如:做活動頁、GTM、GA4程式碼處理等)

三、小結

行銷產業算是新鮮人求職熱門度蠻高的產業,但行銷產業從公司類型到職缺類型,都有蠻大的差異,因此這篇文分享了我眼中的行銷產業生態圈,可以針對自己比較喜歡的職務內容,再進一步去瞭解和研究,求職的時候可以更有效率,也比較不會投到自己完全不喜歡的方向喔!

如果有疑問或想要討論的朋友,都歡迎直接在下面留言發問,或追蹤IG取得更多資訊~

IG : Josie數位行銷打滾記


留言